专业群建设内容与实施举措

(1)专业群深化教学改革,围绕以服务为宗旨,以就业为导向,走产学研发展之路,开展高水平职业教育教学活动,以提高质量为核心,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,创新体制和机制,办出特色,打造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发展的新模式。
(2)加强师资队伍建设。加大教师培养力度,积极组织专职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种培训及企业实践活动。同时引进高素质专门人才,提升教师团队整体素质和水平,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基础上,建设国家级教学团队,以建设高水平的“融合式”师资队伍职称专业群发展。
(3)加大教学条件投入,增添实训设备,提升实训水平。按五年设备增添计划,加大投入,提升实训设备的先进性和完整性,力争实训实践条件达到国内一流,对接国内大型企业设备先进性,专业群生均仪器设备值达2万元以上。完善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,提高基地的利用率,实现实训实验实践场所5S现场管理。
(4)加大专业群特色建设,建立“学校+校办企业+工程技术研究中心”的人才培养模式,实现依托“校中厂”建设提升专业特色建设能力,有效扩大校企合作育人的外延建设。同时,开展专业群的“双精准”育人模式,实现专业群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。
(5)加大与企业合作的力度,在科技成果转化、企业技术人员培训、技能鉴定等方面加强建设。横向课题每年不低于3项,授权专利不低于每年5项,企业培训每年达500人。
(6)继续与境外高水平大学进行合作、组织教师与学生与国外相关院校进行互访交流、承担各类国际性学术会议。
(7)依托本校的中国印刷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,大力开展“1+X”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,开发相关职业工种,对标行业技术岗位要求与技术规范进行标准的制订。
序号 | 建设内容 | 年度目标 |
|
|
|
|
|
2021年 | 2022年 | 2023年 | 2024年 | 2025年 |
|
|
|
1 |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| 1.协同育人机制创新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。依托企业、校中厂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研究所开展协同育人机制改革研究。 | 建成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,加大各平台的深度合作,共同挖掘专业人才新机制。 | 进行相关课题的研制项目,获取相关研究资料,提供研究基础 | 开展研究阶段,依托企业、校中厂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分类研究 | 把协同育人机制研究成果应用于专业群,加以深度实践并修正与完善 | 积极向相关专业群及社会进行推广应用 |
2.省级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。取得省级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2项,其中一项为专业群相关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| 开展校级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的研制与实践1项。 | 开展校级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的研制与实践1项。 | 开展省级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的研制与实践1项。 | 开展省级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的研制与实践1项。 | 在专业群中进行运用,并向社会推广。 |
|
|
3.依托省级教学改革与实践“双精准”育人模式与实践项目,提升人才培养的“精准度”,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“无缝衔接”。 | 进行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前期建设。 | 取得研究的阶段性成果,并应用于专业群的实践。 | 深化研究成果,完善项目研究的系统性与固化研究成果, | 加强在专业群实践,提升人才培养的“精准度”,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“无缝衔接”。 | “双精准”育人模式与实践项目获得成功推广并带动专业群的建设 |
|
|
2 |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| 1.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。拟建《高级印前制作工艺》《印刷设备与工艺》2门课程 | 进行校级精品在线开发课程《高级印前制作工艺》深度建设 | 进行校级精品在线开发课程《印刷设备与工艺》申报建设 | 申报省级精品在线开发课程《高级印前制作工艺》建设 | 申报省级精品在线开发课程《印刷设备与工艺》建设 | 进行资源优化建设与发展,发挥在线开发课程引领专业建设 |
2.规划系列教材5部。其中专业群中共有课程的专业基础课程3门,专业课2门。 | 完成1门专业群中共有课程的专业基础课程建设1门。 | 完成1门专业群中共有课程的专业基础课程建设1门。 | 完成1门专业群中共有课程的专业基础课程建设1门。 | 完成1门专业群中共有课程的专业课程建设1门。 | 完成1门专业群中共有课程的专业课程建设1门。 |
|
|
3.省级专业资源库建设。建成印刷媒体技术专业省级教学资源库1门。 | 印刷媒体技术专业资源库申报前期准备, | 印刷媒体技术专业资源库,碎片化教学资源收集2000个 | 印刷媒体技术专业资源库,碎片化教学资源收集达4000个 | 印刷媒体技术专业资源库,碎片化教学资源收集达6000个 | 申报成为省级专业资源库建设项目 |
|
|
3 | 教材与教法改革 | 1.信息化教材建设。以信息化为主体的教材建设,其中专业群公共的专业课程3门。 | 信息化教材建设。以信息化为主体的教材建设1门 | 信息化教材建设。以信息化为主体的教材建设1门 | 信息化教材建设。以信息化为主体的教材建设1门 | 信息化教材建设。以信息化为主体的教材的推广应用与出版 | 信息化教材建设。以信息化为主体的教材的推广应用与出版 |
2.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技术应用。基于现代信息手段及实践教学平台,实现“小班化”、多样化、多元化的教法改革。 | 基于现代信息手段及实践教学平台,实现“小班化”改革。 | 专业群分层教学法改革实施 | 专业群课程分类教法改革与实施 | 专业群课程分类教法改革与实施 | 基于资源库建设的碎片化知识点组织教学方法 |
|
|
3.教学资源碎片化的应用与实践 | 在线课程资源的运用 | 在线课程的组课与运用 | 利用智慧职教、雨课堂等 | 在线组织运用网上资源 | 在线组织运用网上资源 |
|
|
4 |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| 1.省级优秀教学团队。建成印刷工程省级优秀教学团队。 | 印刷工程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| 印刷工程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完成 | 申报印刷工程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| 建设印刷工程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| 引领带动其他专业成功申报一个省级教学团队 |
2.高水平专业群带头人建设。培养高水平专业群带头人3名。 | 培养高水平专业群带头人建设1个。 | 培养高水平专业群带头人建设1个。 | 培养高水平专业群带头人建设1个。 | 示范引领其他专业的带头人建设 | 示范引领其他专业的带头人建设 |
|
|
3.专业领军人才。培养专业领军人物1名。 | 专业群中专业领军人才的培养 | 专业群中专业领军人才的培养 | 成功申报专业领军人才 | 示范引领专业及专业群发展 | 示范引领专业及专业群发展 |
|
|
5 | 实践教学基地 | 1.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个 | 广州市千彩纸品印刷有限公司基地 | 广州市银裕彩印有限公司基地 | 示范引领其他专业校外基地建设 | 示范引领其他专业校外基地建设 | 示范引领其他专业校外基地建设 |
2.建立校外高质量实践教学基地20个。其中专业群共用的不少于15个 | 建设专业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个 | 建设专业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个 | 建设专业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个 | 建设专业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个 | 建设专业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个 |
|
|
3.校内实训室与实验室建设项目8项。其中专业群共用的实训实验室不少于5项 | 建专业群内共有实训实验室2个。 | 建专业群内共有实训实验室2个。 | 建专业群内共有实训实验室2个。 | 建专业群内共有实训实验室1个。 | 建专业群内共有实训实验室1个。 |
|
|
6 | 技术技能平台 | 1.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| 建印刷工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|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完善 |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 |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能项目开发 |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能项目开发 |
2.省级公共实训中心。主要是依托专业群建设 | 校级公共实训中心建设 | 校级公共实训中心建设 | 省级公共实训中心建设 | 省级公共实训中心建设 | 省级公共实训中心建设 |
|
|
3.中国印刷业高技能培训基地 | 强化培训师资建设2人 | 强化培训师资建设2人 | 基地制度建设1个 | 开发职业培训项目2个 | 开发职业培训项目1个 |
|
|
7 | 社会服务 | 1.年度横向科研项目2项以上 | 与企业确定研发项目 | 进行研制与应用实践 | 与企业确定研发项目 | 进行研制与应用实践 | 多领域的校企科研合作 |
2.年度行业人员培训300人以上。 | 年度培训企业300人。 | 年度培训企业300人。 | 年度培训企业300人。 | 年度培训企业300人。 | 年度培训企业300人。 |
|
|
3.年度科技成果转化不少于1项 | 在企业成功转化科技成果1项 | 在企业成功转化科技成果1项 | 在企业成功转化科技成果1项 | 在企业成功转化科技成果1项 | 在企业成功转化科技成果1项 |
|
|
8 | 国际交流与合作 | 1.与德国海德堡印刷学院等知名境外院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| 建立1所境外相关院校进行交流合作 | 建立1所境外相关院校进行交流合作 | 建立1所境外相关院校进行交流合作 | 建立1所境外相关院校进行交流合作 | 建立1所境外相关院校进行交流合作 |
2.境外访学计划5名教师 | 国外访问学者1名 | 国外访问学者1名 | 国外访问学者1名 | 国外访问学者1名 | 国外访问学者1名 |
|
|
3.与境外相关学术组织与院校合作开展学术交流5次 | 与境外相关院校开展教学研讨1次 | 与境外相关学术组织开展学术交流1次 | 与境外相关学术组织开展学术交流1次 | 与境外相关院校开展学术交流1次 | 与境外相关院校开展学术交流1次 |
|
|
9 | 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| 1.学校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 | 修改完善,并实施 | 实施 | 实施 | 实施 | 实施 |
2.学校教师发展中心 | 与学校共建教师发展中心 |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制度 | 教师技能提升培训计划 | 教师综合素质提升计划 | 教师参与个人能力提升项目规定 |
|
|
3.学校年专项奖励基金实施细则 | 修改完善,并实施 | 实施 | 实施 | 实施 | 实施 |
|
|